作者:科学家庭育儿 认识大自然、触摸世界,是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于孩子来说,大自然里的一草一木、一群蚂蚁一只小鸟,都是打开认识世界大门的钥匙。孩子能从中积累丰富的感官经验,对世界建立起立体而丰富的认知,同时促进大脑发育和成长。 在最新一期《奇妙小森林》中,嘉宾吴奇隆、郑爽、张新成、陈哲远就带着节目中的小朋友们,一起去动物保护区看朱鹮、白鹭等国家保护动物,还一起给朱鹮抓泥鳅,对小朋友们进行自然教育。 《奇妙小森林》的宗旨就是让如今习惯在钢筋混凝土浇筑的钢铁森林下成长的孩子们能够回归自然,用最纯真的眼睛,带我们一起回归一片心灵净化的自然静谧之所。 而自然教育的意义是把孩子放在自然中让他们自己去认识大自然,在自然中自己体验规则。这样的过程,也让孩子更好的感受自然,树立规则。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绝大多数家长,带孩子认知事物的方式,就是看书、看绘本,但大自然显然是更好的教材。 1 亲近自然,摆脱“塑料化” 著名的作家三毛,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出了“塑料儿童”的观点,原来是三毛跟荷西想带家人外出旅游,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却发现孩子们对这些并不感兴趣。相反,他们更加喜欢手上的漫画、电视剧、游戏机。 其实,三毛说的这种“塑料儿童”形象,在如今更为普遍。 现在养个孩子,各种担心顾虑:怕热到孩子、晒到孩子、凉到孩子、熊孩子伤到孩子;外面有坏人、还有横冲直撞的车辆;外面的东西都很脏,水不能摸,沙不能抠... 甚至,自己娃和别人家娃稍有不同就开始紧张。所以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逐渐被“塑料化”,切断了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出现肥胖、注意力紊乱、抑郁、抵抗力下降等一系列现象。 而更加可怕的是,很多家长不仅浑然不知,还在无形中变成了“反自然养育”的帮凶,让娃变得越来越“塑料化”。 2 大自然赋予孩子丰富的感官体验 在《奇妙小森林》中明星嘉宾们牵着孩子们走进园区,这里虫鸣鸟叫、青草花香、流水潺潺...世界一下子就鲜活了起来。园林区的工作人员将孩子们抓来的泥鳅放回水里,一起等待着朱鹮的“光临”。 大自然的丰富刺激,远远比绘本、看书要直观得多,能让孩子更全面地了解事物,拥有更丰富的内心世界,从而充满灵性、活力。 在大自然里,孩子们还可以通过“视听闻味触”多种感官去认知事物。草地、砂石、虫鸟不再是色彩的简单组成、图形展示,它还可以闻、可以听、可以摸,亲身体验。 在自然环境中生活、学习、体验与挑战,孩子们能与自然近距离接触,直接获得对自然世界丰富的感性认识。这种丰富的感受为同感提供了基础,成就着敏锐灵动的孩子。 3 大自然满足孩子天生的探索欲 在进入园区之前,园区工作人员一问“谁要先进去?”,小朋友们就纷纷举起手来,争先恐后的表达自己对这段“旅途”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大自然在孩子的眼里,永远是新的。而每次进到大自然里,孩子们敏锐的观察力总能发掘出新鲜感。 这种源源不断的新鲜感,正是来源于孩子的不断探索。所以,只要孩子是安全的,我们就不要去限制他的活动。 孩子的感官能力和探索能力的成长,是孩子进阶很多其他能力的基础,对孩子的专注力、创造力、社交力的发展,也都是有好处的。 大自然的奇妙如果一定要量化,那一定是无穷无尽的。这些奇妙之处,将在孩子在大自然的每一次奔跑、跳跃、欢笑当中得到体现。 4 大自然引导孩子积极世界观的形成 引导孩子们到自然荒野里去体验,让孩子看见大自然物种间的这种完美关系,来建立孩子正面的思考与价值观。 其实孩子们远比你想象的更有领悟力,在进入园区之前,本来一直吵闹只想看新奇的小朋友们,在大人们很严肃的强调“一定要安静”的情况下,意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小朋友们进入到园区内还主动让大人们静音,这是一种责任感的体现,让人动容。 这也是让孩子意识到,每一种生物的存在都要遵循大自然的生存规则,学会尊重与敬畏,这对于孩子的性格和三观的养成,起到神奇的力量。 面对大自然,孩子能感受到的新鲜事物太多了。在保护孩子的同时,我们更要尊重孩子天性,顺其自然,让孩子自然而然地用自己的真实反馈去面对大自然。孩子是自然的一部分,而自然也是生命成长的一部分,值得去珍惜。 在自然中体验学习关于自然的知识和经验,建立与自然的联结,尊重生命,建立生态的世界观,遵照自然规律行事,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所以经常带孩子去感受一下大自然,哪怕只是亲眼看一朵花的开放,侧身去闻一片叶子的清香,伸手去感受树干的粗糙与强壮。 这样才能让孩子感受自然万物滋润,在自己的人生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 本文涉及的相关知识已由专家审核: 李杨:中国儿童中心副研究员、北京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中国家庭教育学会早期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家庭教育、心理学。 保护大自然,所有的孩子才能茁壮成长! 文章来源于网友发布,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员 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xMjA0NzE0Mg==&mid=2247550264&idx=2&sn=637204fa744e357a42fb149103788cc8&chksm=f9682471ce1fad670cc0bac91825faa50993c9e181d437c081334879b96a46571b0209865b89 |